• 浦江:黄芬华:乡音不改 乡情难忘
  • 资讯类型:关注浦江  /  发布时间:2019-09-18  /  浏览:883 次  /  

  黄芬华,1924年生于黄宅镇新华村,长期从事教育事业。
  今年九十六岁的黄芬华住在上海,面容慈祥、精神矍铄、身体健朗,聊天过程中耳聪目明。黄芬华老人有六个子女,因家教有关,家族凝聚力很强。不论子女从事何种职业,身在何处,母亲在哪儿,家就在哪儿。每到佳节,工作在外的孩子们会身聚一起,其乐融融。
  重庆市原市长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是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,对母亲黄芬华十分孝敬。2001年,他到重庆工作后,不久就把母亲从上海接到重庆的家中一起生活。由于平日里几乎难得空闲,但哪怕工作再忙,每周总能陪伴母亲看一小时电视,不管什么内容,母亲看什么就看什么,每个月他总要抽出一个周末陪伴母亲,外出街上走走,品尝一下重庆火锅,陪她看一场电影,母子一起感受种种生活细节带来的祥和与快乐。
  难忘的故乡记忆
  黄芬华老人虽然已经离开浦江八十多年,但她仍能说一口地道的浦江话。家乡话就像一个密码,打开心中关于故乡的记忆。
  “我老家是新店(新华村),爸爸是开店的,大家都叫他‘壬老板’。”她的父亲黄遵壬出身贫寒,艰苦创业,从肩挑运货、设摊售卖到开店经营,与兄弟合力创办“黄万盛”百货商店,因重情义讲信用,生意做得红红火火。
  那时候,每逢集日,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,上街置办生活必需品,老市街里人潮涌动,热闹非凡。除了热闹的黄宅市,古城小学、大小两个祠堂、下店村的老车站等都成了她记忆里的鲜活符号。她说,黄宅肉馄饨、木莲豆腐这些美食,都是难忘的浦江味道,现在想起来都口水直流。
  “作为黄宅人,该去爬一爬官岩山啊。”令她印象最深的还有官岩山,她曾多次登上山顶,俯瞰浦江盆地,阡陌交通、村镇屋舍以及烟村秀色尽收眼底,浦阳江有如白蟒扑面而来。
  背井离乡,躲避战祸
  然而,黄芬华对于老家的美好记忆全部停留在十四岁之前。
  1937年,因为日军全面入侵,黄芬华一家不得不背井离乡,躲避战祸。家人带着她从浙江一路逃到四川万县(今重庆市万州区),再由万县几经辗转,最后溯江而上落脚重庆市区。
  国难当头,大后方的生活很不安稳,日机隔三岔五来狂轰滥炸,老百姓一日三惊。空袭最频繁时,她一家人曾两天徒步五十多公里,从市区走到北碚躲避,当时的艰难可见一斑。
  幼年的苦痛在她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,好在生性乐观豁达,颠沛、惊恐的日子反倒砥砺了她坚韧的性格,后来不管面对什么波折,总能保持一份从容与淡定。
  捐资造桥,造福乡里
  上世纪八十年代,黄芬华的丈夫退休后,回到诸暨市璜山乡,办了一家螺帽厂,并带动全乡建起几十家的螺帽厂,形成一个产业。夫妻俩乐善好施,不仅带领乡人致富,还捐资造桥,造福乡里。
  1992年,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。68岁的黄芬华料理完后事,一个人扛起经营管理的担子。几年下来,螺帽厂不仅没有垮掉,经营效益反而越来越好。
  后来,子女担心她的身体,黄芬华才卖了工厂,回到上海,过起退休生活。
  胸中意向点染成画
  或许是浦江人骨子里就有书画的优良基因,黄芬华82岁时,拾起画笔,和几个老友学花鸟画。没想到这一学,就再也放不下了。从此以后,几乎每天雷打不动,她六点准时起床,洗漱完毕,铺纸研墨,挥毫作画。
  85岁以后,黄芬华的技法逐渐娴熟,画作也日渐形神兼备、气韵生动。其画作取材相当广泛,工笔、写意兼为,鸣鹤、山鹰、雏燕、鹦鹉均栩栩如生,春花满园、夏日荷塘、秋色蟹肥、冬寒栖禽,各有神韵。四时景象信手拈来,胸中意向点染成画,自有一份沉稳从容和童心童趣。高龄学画本为消遣养性,不求有多高的水平,但不少懂画之人看过她的画作,惊讶称奇,从构图、笔法、墨色、气韵、意境等方面给予很高的评价。
  “美不美,故乡水;亲不亲,故乡人”,此中内涵和滋味,离故土越远、越久,就体会越深。黄芬华离开家乡八十多年,仿佛与家乡始终在一起。她手中摇着的麦秆扇,搁在角落里的小米筛,再到满墙书画,无不渗透着浓浓的家乡味道。少小离家,乡音不改,乡情难忘,她一直把家乡的美好记在心里,关注家乡的发展。“老家嘛,总归是蛮想蛮想的,希望我们浦江变得越来越好!”

来源:浦江新闻网 发布时间:2019-09-18

关注浦江房产网,关注浦江城市发展!

您的关注,点赞,评论与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!

1565102849589965.jpg



帮助说明 | 法律声明 | 关于我们 | 收费标准 | 联系我们 | 留言咨询
浦江房产网 Copyright 2014-2020 浦江房产网 版权所有
浦江房产网运营中心:浙江省嘉兴市 合作联系:18314830908
网站客服QQ:3126053
浙ICP备11000611号-2
回顶部